我MBA畢業剛搬來舊金山時,覺得這裡天氣冷、外頭流浪漢多、生活盡是繞著簽證及工作團團轉等;種種的不適應常讓我不勝其擾。
話雖如此,當時的舊金山還是有讓我偷偷雀躍不已的地方 – 那就是,我住的那幾年trance DJ來得特別多 (trance乃某種電音,在此簡稱傳斯)。雖然朋友笑我台,但本人十年如一日地都是trance的鐵粉 – 所以抱怨歸抱怨,周末能見到崇拜已久的DJ到來,煩惱都不見了。
去看trance DJ的通常分兩種。一種是醉翁之意在跑趴而非音樂者;另一種則為鐵粉之意在音樂者。後者聽到國歌會一起唱 (國歌:傳斯很常放、大家都會唱的歌),聽到喜歡的節奏會躲在後面角落跳舞(因為比較不擠),穿的是帆布鞋而非高跟鞋等。舊金山最大的傳斯粉絲會就是Trance Family SF – 通常只要有點名氣的Trance DJ進城,要不就是Trance Family請來的,要不就會看到現場Trance Family SF 旗海飛揚。
除了trance family會請trance DJ以外,舊金山當年還有另組人馬很常請trance DJ。這組人馬立屬舊金山某大夜店的廠牌。我當年開始去後面這團體辦的活動時,以為這也是如同前者般,是個有組織規模的粉絲會。
值到有天我跟老公恰巧在一個場識了一個人,發現他竟然是這另組人馬的經營者(在此不曝光他或其公司)- 他是個非常謙虛、穿著T恤牛仔褲、一點架子都沒有的人。一般大眾對音樂/ 娛樂業人光鮮亮麗油嘴滑舌或酷到很難親近的偏見,在他身上不見蹤影。他帶領一個同樣穿著T恤的小團隊,找來世界各國有名的Trance DJ。我第一次見到這團隊,覺得這簡直跟矽谷其他的工程師新創團隊的樸實調調如出一撇。
我們後來變成朋友,而他也一點一滴地透露了他的故事。他除了憑著一股對trance的熱愛,其實沒有甚麼雄厚背景或金援可言。會選擇一這條路; 一來,他覺得舊金山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trance 場子。二來,有天他想成為一名國際的Trance DJ,而請來國際各大DJ放歌;他除了能偷偷站在後台學他們放歌的技巧,又能跟他們有一線的接觸 – 既可networking,又可尋找貴人、甚至未來的老闆等。
話說當年,他還是個默默無聞的人,你google 他名字找不到甚麼亮點。他白天在某電信公司當門市營業員,周末晚上靠promote DJ賺錢。但對電音有興趣的都知道, trance是個比較旁門/ 老派的電音。美國最流行的電音就是EDM,Trance是比較歐洲人在聽的。所以像他這樣找Trance DJ 來舊金山放歌,很多時候來的人根本不多。而夜店則是要當晚收入達到一定上限,才會開始給這些人抽成。所以人來得少,票得便宜賣,酒也賣得少,他們就沒錢賺。更慘得是,如果他們找來的DJ總是吸引不到人潮,夜店就會威脅把他們解約。
但他還是這樣一周七日 – 白天當門市營業員、晚上學放歌+經營公司、周末晚上就在電音場子工作。聽Trance的人不夠多,他就跟Trance Family及各大團體合作。他發現我們是念商的,就跟我們請教行銷廣告的主意。不管知道請別種音樂類型的DJ會更好賺錢,他就是很堅持自己的初衷。而敬業的他,也從來不會在有請DJ來場時自己玩得太嗨。他總是很敬業地跟重要人士握手,很認真地站在後台觀摩DJ放歌、觀察台下觀眾反應。
他存了一陣子的錢,才終於買了台蘋果放歌。接下來的幾年,繼續學放歌、繼續帶DJ來放歌、偶而幫大DJ開場、開始跟大DJ合作…。有一天,他的歌被某大trance 廠牌簽下。在那廠牌的網站上,我突然看到他名字及他最新混的一首歌。
今年,他被邀請到EDC Las Vegas (Electronic Daisy Carnival)的trance舞台放歌。在美國最大的電音音樂季上,他不再只是一個promote DJ的人 – 他是其中一個DJ。他還是同樣地穿著T恤、沒甚麼帥氣造型;但他從一個門市營業員,靠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正式地成為一個有頭有臉的DJ + 經營自己EVENT 公司的老闆。他開始收到一些來自歐洲的邀約,並出了更多知名的音樂。
雖然他離要成為真正國際聞名的DJ,還有一段路;但我見證了真正埋頭苦幹、努力在自己的行業建立關係、並耐心等待機運的人,如何慢慢地達成自己的夢想。他可能沒念大學,但我覺得他的毅力比我念MBA的同學都還讓人尊敬。美國可能沒有很大的Trance市場,但他的堅持讓自己在別的國家也開始有名氣。在一條沒甚麼所謂正規道路上殺出一條路;在不是主流的音樂領域裡,憑著自己的熱誠找到一點點立足之地。
在舊金山這以科技業為大宗的城市裡,他的小成功跟科技、寫程式、創業、MBA等八竿子打不著邊。但正因如此,這種不同行出狀元的故事往往更讓人感動。
本文07/05/17刊登於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