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則新聞,講的是來自台灣與香港的一對華裔夫妻,悄悄地在舊金山某豪宅區標下其路權,而他們也開始考慮向社區收停車費。
這新聞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的焦點都放在這對中國的年輕情侶,竟然買下了別人的路;而忽略了他們是合法競標。這件事情不合理的地方,其實並非中國人又把別人的地給買了,而是在於舊金山市竟然沒事把張三房子門前的路賣給李四。然而,新聞的焦點卻在探究這些買家的背景及動機。
這是身為中國人在世界各國,常被別人攻擊的地方。老中往往被評愛買地、愛炒房,老外也常覺得買不起房子都是老中的錯(望眼美加紐澳皆此)。說來好笑,但我覺得愛投資、向錢看齊大概是老中在美國,頭號被歧視的點。
從我們小時候開始,先是比較有錢或怕共產黨的台灣人先外移,接著這十年來,大陸的高官、商人等每年不知有多少人瘋來加州買房。灣區的cupertino、palo alto等,只要華人聚集的地方、往往是個房價高學區好的迴圈。華人群聚效應也很快,大家一個拉一個,慢慢地在別人的downtown開始蓋中餐館、中文學校、心算速讀班、珍奶店等等。舊金山市中心幾棟高檔大廈內,也有好大比例的中國年輕人居住。不同於他們的科技新貴鄰居們靠自己薪水來住貴的,這些中國年輕人很多靠著父母的愛心,才二十出頭就住到這些昂貴的華廈。
當這些世界各地的需求,把房地產炒得高高的,讓連當地老美都沒地方住的時候,他們所見的,就是那些黑頭髮小眼睛的人住在他們買不起的地段;所聞的,就是中國人直接用現金超標買房、眉頭都不皺的故事。這時候他們的憤怒,很容易就轉到這些中國人身上。很少人能理性地想,為什麼他們的政府沒有設立更嚴格的法律來限制外來者買房、或為什麼國家沒有設立更公平良善的房地產市場;也沒有人會很理性地想,這些中國買家,讓多少的老美賣家在賣掉他們的一百年破房時,賺到好大一桶退休金。這些故事都太複雜了,大家不想探究 – 大家只想探究為什麼這麼多亞洲人在他們地盤上。
華人也較一般老美寵溺孩子。舉例來說,我在健身房的更衣室,總常看到亞裔的孩子,年紀一把了還甚麼都媽媽長,媽媽短的。媽媽幫我吹頭髮、幫我拿這個、幫我擦防曬油、幫我從外面倒水等等等。反觀老美的媽媽總不見人影。
另外,華人也更願意投資後代 – 幫孩子先繳學費、寧願讓孩子補習而不是去打工等。我們社區還有個中國老爹,幫自己的大學生兒子一個人買了個三房的厝。兒子自己住大房子無聊,就整天找一群中國朋友來開趴。我每每往窗外一看,這些年輕中國孩子開的車各個敞篷、雙B、拿名牌包、有時開趴還聽周杰倫。反觀我的白人同事們,高中大學都在打工賺零用錢;而我老闆今年36,仍在還MBA學貸。
寵規寵,華人也以出虎爸虎媽聞名,對孩子的望子成龍比老美更甚之。以比例來看,中國人在美國的平均教育水平及薪資較其他民族都高。高到日前哈佛還被亞洲學生聯名控告,說其以民族比例制度招生;導致亞洲學生現在SAT要考得比白人學生還高個140分才有可能被錄取。而華人多的高中也比其他高中競爭許多 – 灣區的Palo Alto 或Gunn,都是華人很多的頂尖學校,但同時也常有高中生受不了競爭而自殺的新聞出現。
這樣的華人文化讓華人孩子普遍比老美的孩子晚獨立;只會念書、對人生的其他卻抓不太到甚麼方向;狼性也沒有房貸學貸千斤重的老美來得狠。而老美也常覺得我們書呆子乖乖牌、只埋首苦幹、沒甚麼個人風格特色可言。然而,因為華裔願意苦在前頭地念書學專業技能,爸媽又願意先幫點孩子,通常大家一出社會,已經比老美更有機會先贏在起頭。這種不同的文化及教育方式,造就老美與老中間的差異,也造就一個三十歲的老美,可能身上還背著大學與研究所的學貸喘不過氣,一旁的老中卻無事一身輕。然而,老美可能很難體會到老中爸媽的苦心與犧牲,或甚至其子女一輩子走的路其實都被爸媽所遙控 – 比較簡單的故事就是老中又把老美的錢與機會都搶走了。
以上淺談一些華人的文化,但這些文化的另一面,往往就是老美看不慣或甚至歧視我們的點。說穿了,這些疙瘩的起因就是因為文化或生活方式的不同。而當這些不同的點滴加起來,在時機不對、景氣不好、有心人在旁鼓吹時,不喜歡的感覺就會加深。當習慣把薪水花光 (live paycheck by paycheck)的老美,看著越來越多黑頭髮的把房子價格又炒高了,他們一定難免會看我們有那麼點的不順眼。而當老美開始失業,看到鄰居老王明明不是美國公民卻有工作,也難免會覺得有那麼點的不公平。這些乍看都是人之常情,但久了社會就會開始動亂。
華人以上的文化跟猶太人其實有些相似之處。歷史上,猶太人一直在不同國家生存。而猶太人一直都是以投資理財及重視教育、家庭聞名。他們在居住的國家內,往往擁有比較多的金錢與權力 -及伴隨而來當地居民的歧視。他們被形容是放高利貸的大鼻子,沒血沒淚的商人等。他們常常每隔一段時間,在時機不對的時候就會被打壓,最後,他們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成了萬惡的標靶。
自從川普上任後,種族歧視與不諒解漸漸浮出檯面。這一切與時機有絕對的相關 – 當大家都在賺錢、經濟起飛、每個人笑哈哈時,不同種族間比較能相容;然而現在全球化的旋風,讓每個國家的中產以下都苦不堪言。時機不對時,身為一個國家的少數民族就要格外小心謹慎。
你若問我,台灣人才拼命外流、大陸有錢的拼命把錢財往世界各國送,大家該怎麼辦?
我只能說,在別的國家生存,終究是個二奶的角色。今天主子心情好,大家開心。今天主子沒吃飽,大家當老二的,要小心被逐出家門。這也是為甚麼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要趕快去建立一個以色列一樣 – 有(娘)家很重要。因為家裡頭的人,當然還是會吵架,但是至少彼此了解,有那麼點的感情。
至於在外頭打拼的,也只能盡量廣結善緣,並行事低調點吧!
本文09/19/17刊登於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