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說書潛規則

猶記得大學畢業、剛踏入職場時,我以為在職場上要成功,靠得是專業。時間過得長點發現,檯面上可能靠得是專業,檯面下靠得就是對潛規則的了解與拿捏了。

潛規則,普遍指得是檯面下不成文的遊戲規則。通常老闆不會教、書上不會寫、同事不夠熟的不會特別提醒,而不同行的規矩更是不一。潛規則最讓人懊惱的,莫過於許多事老鳥心照不宣,菜鳥則往往得跌跌撞撞地摸索。

經歷自己在職場打滾、與旁人討論後;我認為,跨越中美職場的第一條潛規則乃說書 (說故事) 。

我第一次體會到這一條教條,乃是在台灣當業務的時候。當業務不只是對客戶說書,對公司也必須學會說故事。業績不好時,說的故事非常重要 -為什麼不好,要如何扭轉、應對計畫A B C等。

業績好時,說的故事同等重要,務必把好歸功於公司所教導的點點滴滴。有時明明業績做得好是因為別的原因;但若此原因不是公司所喜好的,務必得套上公司所教的公式分享。例如,某A業績超群明明是因為跟客戶私交很好。最近還參加了客戶的婚禮,有可能紅包好大一包等。然而,當A在會議上分享戰績時,他卻說自己是因為學以致用公司的簡報方式等。

有次我私底下問A:你真的是因為用了這套簡報方式拿到業績的?

A:真的假的,重要嗎?重要的是 – 這是老闆們想聽的。

在美國職場生存,我對大家說故事的能力更是嘆為觀止。我老闆每天費盡心思地編故事及說故事 – 甚至可以說,她一天八成以上的時間都在花在此。三大顧問出身的他,去每個會議都準備簡報PPT。如果這個月她想賣某案子,就算案子相同,她面對每個不同的人 – 上至CEO、大小VP、大小director…等,每個人的簡報PPT版本都依據每個人的職權而略有不同,其說故事簡直到了個因材施教的境界。

因材施教為基本。而老闆對於我在提案或開會的要求更是吹毛求疵 – 甚麼能講、甚麼不能講、怎麼講故事、怎麼Anchor、起承轉合是甚麼等等,都是門哲學。這還其次 – 最猛的,莫過於她故事很多時候都是從尾編到頭。自己有本事擬策略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往上看看大老闆們愛聽甚麼,左右看看旁邊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四處抓些數字套一下,再講出一個大家又愛聽、又好像很有道理的故事。有意思的是 – 這本事,看似簡單,但其執行之困難,往往比真正做事還花得上更多工夫及腦力。

一開始看她鬼斧神工地說故事,我總心裡暗暗偷笑,以為她應該會被別人發現她上一季講的故事跟這一季有那麼點的不一樣。或怎麼明明黑的講成白的、別人的講成自己的等。

但從來沒有人質疑她。

也許是因為她講故事的過程中,旁邊甲乙丙丁心頭會有的疑問都被她先發制人地想過了。更或許是因為沒人在乎 – 公司裡頭,嘍囉得跟頭頭講故事、老闆得對大老闆講故事、CEO得跟董事講故事等。每個人的每一天,都必須準備一套說詞,讓大家了解及認同自己。這一套說詞是不是百分之百真的,只有自己知道。腦子清楚的人可能看得出你在說故事,但若你的故事合她意,大家點點頭,默許故事成真。若故事只有自己愛聽,真的也好、假的也好,總有一天還是會被戳出個漏洞。

我以前以為這套潛規則是專屬炎黃子孫的。在美國工作一陣子,發現這邊還更變本加厲時,我忍不住跟朋友E聊起這件事:

我:你不覺得在公司領薪水的,每天都在講故事,又虛偽、又沒有成就感嗎?

E:當然瞜!我也不喜歡。但我們如果不喜歡,就爬不上去了。你看上頭哪個人不是一流的說書人?

我:還是我們改自己做事算了?不看別人臉色應該就不用講故事了。

E忍不住笑了:現在的社會,有哪個商業行為是不用說故事的?沒有故事、就沒有毛利。故事說的越動聽,錢財滾滾來。

更何況,往後的日子機器人即將橫行。我們比AI厲害的就是說故事了,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我們豈不就要沒出路了?

 

 

本文08/14/17刊登於換日線

廣告

對「職場的說書潛規則」的一則回應

  1. Ws Fu 2017 年 09 月 25 日 / 09:12:36

    喜歡這篇故事,哈。想知道這種說編故事的能力,是不是在業務銷售部門更為突出?在工程技術部門,或許還是要有真才實學,但拼到最後,一般智力的工程人表現大概也都相去不遠,所以說故事能力也就格外重要。你看上頭哪個人不是一流的說書人?

    或許可以說,商業經濟到最後就是一堆說書人和一堆傻傻工程師,共同打造出來一次又一次的神話故事吧!

    • 北加路人日記 2017 年 09 月 26 日 / 06:55:01

      很高興看到你的留言!這種能力在行銷業務部門更顯得重要,但是其他部門來說,層級越高也越重要。
      工程師不一定傻傻 – 現在世界的進步、我們大家的未來可謂都掌控在工程師手裡了呢;)

  2. mythnc 2018 年 03 月 12 日 / 11:40:33

    您好,請問您之前有寫過一篇「聳動、置入、同溫層──「洗腦資訊」汪洋中,怎麼保持清醒?」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529&nid=6467

    感覺上跟這篇差異很大,請問您自己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讓自己「保持清醒」,是否就比較不會輕易採信說書人的「故事」?

    • 北加路人日記 2018 年 03 月 12 日 / 12:36:34

      你好!我這篇寫的比較偏向說書在職場上的重要性,而之前的那一篇寫的比較偏向如何消化週邊各式各樣的資訊。兩篇串起來,一篇是說故事,另一篇是如何分辨故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