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去紐約參加同學的畢業典禮,NYU Tisch School of Arts。坐在Madison Square Garden,會場人山人海。我心不在焉地打開Program,結果看到勞勃狄尼洛是特別來賓。
參加畢典是個奇妙的旅程。年輕人滿臉興奮、家人笑得合不攏嘴、整個場子盡是青春洋溢。我旁邊坐著三個像義大利後裔的老婆婆們,帶著大帽子、大珍珠耳環、及她們的紐約腔,機哩咕嚕地跟小女孩般。我本來因坐紅眼飛機只睡三個小時,累到臉都垂了;但坐在一派歡樂的氣氛中也忍不住提起精神。
勞勃狄尼洛一上場,就先直白地跟大家說You’re Fucked (影片連結)。接著才鼓勵大家要為自己夢想努力,人生遇到任何挫折,下一個會更好。學生代表上場,接力喊話大家別為了畢業即失業而氣餒。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Dean致詞時,說:
“希望學生們的親友們,能繼續在他們人生旅途中支持他們。鼓勵他們不是因為他們需要被鼓勵,而是因為我們社會需要他們。”
追求夢想、別怕失敗等話題常形式不一地出現在生活中。但這人講得話倒很有意思。尤其這是我在銅臭味的商學院不曾聽到的話。我們社會很需要多一個業務或多一個會計師嗎?好像還好。
於是我把它抄了下來。然後散場後就忘了。
我這個畢業同學很有意思。我們認識差不多十年。大學一起念商、一起跑營隊帶活動等。畢業後我們都在台中上班,他做錘子等工具的業務、我做洗髮精等家品的業務,我們下班沒事就吃吃飯聊人生。我記得有次我們去台中山上看夜景;心想,也許自己幾年後就不在台灣了,真不知那時朋友們會在哪裡。結果五年後的今天,我在紐約看他畢業。
五年後雖然同在美國,但這中間我們人生開始有了轉變。我依舊念商、工作、結婚、為生活大小屁事煩惱、為小雀幸所樂、過著再平凡不過的人生。
他則是當兵時,突然發現自己興趣在做遊戲。所以他決定不念MBA,毅然決然轉行遊戲設計。
我一直想說他只是念興趣,日後可能繼續做本行。就像某某說辦了健身房,可能也是一時興趣。結果他真的就這樣念了兩年。第一年,大學超級混的他說,他念這研究所有好一段時間每天睡四小時,其他時間都在練基本功。學三D軟體、學英文、認真地學遊戲設計。閒暇之餘就在紐約街頭跟大家介紹台灣是甚麼、太陽花是甚麼等。第二年,他來北加借助我們家,白天參展、晚上還是在電腦前忙東忙西。那時的我在找工作、心煩意亂。他明明也快畢業了,既不太找工作也不太心煩意亂。
然後他畢業了。我們穿越了十幾個曼哈頓街頭,邊走邊閒聊。
他:我要來專心做自己的事。我想把台灣的故事串連起來,用遊戲的方式呈現。
我:你確定嗎?你這樣會好一陣子沒錢沒老婆喔!
他:對啊!所以我要搬出曼哈頓了。反正我也沒甚麼物慾。女朋友就再說吧! 我真的滿想試試看我的夢想。我對它有信心,雖然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怕創業這件事。
這時我突然想起他們Dean講的話。
這社會上能有人,在大家搶著賺錢結婚生子買房變漂亮等、努力著庸庸碌碌的人生之餘;停下腳步、發現自己想要做的是甚麼、慢慢實踐自己的夢想,並發揚光大自己所學、甚至發揚光大自己國家。這過程聽起來耗時費力又非主流,又可能要辛苦好一陣子。但他就這樣往前衝了。在大家像沙丁魚般擠在那幾條熱門的康莊大道上,他默默地自己開始闢一條新的路。不管他做得成不成,至少日後的沙丁魚們有一條新的路可以去逛逛。
我知道你也不太需要我的支持,噁心的話我也講不出來,你也不是多感性的人。但你要加油!
我們都很支持你,因為我們大家需要有更多像你一樣的人。
Thanks ffor writing